“深入挖掘航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系列(七)

——《人机接口设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的哲学与伦理思辨”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2日      点击:    文字:汤志荔  |   审核:刘斌

编者按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中国教育报》2021年8月29日刊发校长汪劲松、党委书记张炜文章《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文章指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紧跟时代要求,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有效实施,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组织教师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深入挖掘航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系列案例,进行广泛宣传,使课程思政意识深入人心,以点带面地为形成体系化教学改革成果做好铺垫。

“深入挖掘航空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系列案例第7期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汤志荔副教授整理提供,就此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


一、课程信息

《人机接口设计技术》,32学时。本课程为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以飞机驾驶舱为典型案例的人机系统中交互设计的重要性,掌握人机交互设计原则、流程、模型、方法和技术。本课程涉及的学科内容综合性强、学科应用范围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交叉性,学习和掌握人机交互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尤其是在飞机驾驶舱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学院主讲人:汤志荔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典型案例1:虚拟现实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哲学思考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模式,这一技术被广泛用于教育、科研、军事和娱乐领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列举身边的虚拟现实应用实例,让学生在熟悉其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明辨其对社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锻炼学生用哲学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思维来分析问题。


典型案例2:脑机结合,从虚拟现实到身体延展带来的技术伦理问题

脑机接口被视为人机接口的最高级形式,人脑和计算机的边界逐渐模糊,脑机接口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讲解脑机接口相关技术系统内部的矛盾和互斥性,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新闻报道和科技文献,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辩论,探究人机接口技术未来发展可能带来的技术伦理问题,如:安全性问题、公平性问题、自由意志问题、隐私问题等,并对相应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对策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技术伦理素养。


典型案例3: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互设计伦理

人工智能促进了交互设计的技术发展,如语音、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在此背景下人与机器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互无处不在,传统工业时代背景下的交互设计伦理已经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快速变化。通过分析当前社会主要交互场景如互联网教育、网络游戏、视频社交软件、智能物联网,引起学生兴趣,启发他们深度反思技术背后的微观和宏观伦理问题,使他们理解到交互设计的伦理原则,培养设计者必备的自省力和责任感。

三、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之处

1.人机接口设计以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为基础,根据这一特点,在技术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特性,人的因素将影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因此,将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与哲学和伦理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从这一出发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与系统观,加深其对科学技术哲学、技术伦理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2.讨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本课程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大量的讨论环节,以人机交互新技术为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讲述一种技术,包括定义、发展历史、当前的应用现状、主要的研究方法、分类以及发展前景等情况。演讲后由其他同学提问并展开讨论,教师则针对报告中没有讲清楚或漏讲的部分进行补充,最后进行总结与点评。



文稿:汤志荔

编辑:李

审核:  斌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127号

邮编:710072

联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楼A319办公室

TEL:029-88493671  FAX:029-88493671

版权所有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 http://hangkong.nwpu.edu.cn

空院微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