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针对空军装备建设发展的重点需求,面向全社会“选秀”和“鉴宝”,空军举办了“空军首届航空创意挑战赛”,不限专业人士、专业领域,鼓励奇思妙想、跨界应用,充分挖掘革新性理念、绝技型方法,助力破解航空领域建设难题、支撑空军装备事业长远发展。大赛历时4个月,共征集到参赛作品2341项,通过海选、初赛、复赛等环节,分科目从下一代空中作战系统、极低雷达散射截面(RCS)特性隐身目标探测、航空自主导航(PNT)、飞行器全向生存能力、航空搜救、敏捷保障、自由探索等方向进行了多轮比拼,选拔出65项作品入围最终的决赛,决赛于2023年10月18日至20日在空军工程大学成功举办,最终决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100名,另设优秀创意奖65名、优秀奖300名。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赛,共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创意奖2项,优秀奖5项。
《“翼战天下”多尺度仿生扑翼飞行器空中立体化作战系统》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人:柳柳、宣建林、杨晓君、宋笔锋、孟瑞、周李炳、刘义驰、杜吉庆、陈梦雪等
简介:该创意构建了基于多尺度仿生扑翼飞行器的空中立体化作战系统,通过分布式集群作战实施重要目标的抵近侦察、打击引导、隐蔽打击等任务。
《“鸮声”仿生微声微型无人机》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人:周杰、肖和业、闫铭、陈俊利、王昊宇、王昊、刘闯、李培苗
简介:该创意基于现有商用扑翼飞行器产品,突破仿生多孔降噪技术,有效降低扑翼飞行器的飞行噪声,提高扑翼飞行器的隐蔽性,为扑翼飞行器的实际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无人空中医生—战场快速救援飞行器》
获奖等级:三等奖、优秀创意奖
完成人:王斑、李霓、赵轲、胡欣悦、付一方、张益农、赵会敏、黄与陆、田力、牛铁俪、张晓敏、葛江航
简介:该创意针对战场快速救援需求,为适配远海远域救援新要求,基于换向涵道螺旋桨与卡斯特机翼结合的新气动布局实现快速过渡、高效巡航的设计目标,采用高效推力换向涵道螺旋桨技术、宽域过渡飞行安全模式切换技术以及复杂严苛环境主动抗扰控制技术等创新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垂直起降救援无人飞行器。
《飞机结构损伤智能识别与敏捷修复系统》
获奖等级:优秀奖
完成人:刘斌、魏倩茹、赵凯星、敖麒云、谢睿、陈建华、赵世泽、汪婕
简介:该创意将集成损伤检测、自动打磨和修复功能,以替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从而实现高效、高质的军机损伤修复,确保战机持续高效运行。
《魅影“跃鹰”太阳能无人机》
获奖等级:优秀奖
完成人:邵壮、王睿、孙俊磊、王科雷、许晓平、祝宁华、周洲、王正平、宗嘉、杨国威、陈欣鑫、张宏宇、许晓刚、全钰彬、童心雨
简介:该创意针对山地、岛礁等复杂地形作战场景或舰载使用环境下的垂直/短距起降长航时无人机装备需求,设计了魅影“跃鹰”太阳能无人机,是国内首次提出采用新型起降策略的跃起陡降太阳能无人机创意方案,兼顾了太阳能无人机的长航时优势和垂直起降无人机的灵活操作使用的优势,解决了太阳能无人机使用场景有限、起降场地要求高的难题。
《短距起降可变涵道机翼无人机设计》
获奖等级:优秀奖、优秀创意奖
完成人:陈树生、王玉荣、张振刚、姜权峰、李祚泰、刘衍旭、李沛繁、贾苜梁、李猛、高正红
简介:短距起降可变涵道机翼无人机具有独特布局形式,其通过涵道变构型满足不同飞行状态气动性能需求,具备低速超短距模式、变体过渡模式、高速全涵道模式三种飞行模式,通过构型变化实现飞行全程较优布局,有力提高未来无人机飞行性能和作战效能,是新一代装备体系建设的关键支撑。
《“潜鳐”空海一体无人飞行系统》
获奖等级:优秀奖
完成人:杨文青、王为、袁钲淼、陈梦雪、董梦琴、张曦雯、郭越洋、董渊博
简介:该创意以自然界中的鳐为蓝本,设计仿生跨介质无人飞行系统(UAS)—潜鳐,其与鱼类无异的外表和高效的气(水)动特性带来了极强的灵活性与隐蔽性,在空中能够胜任侦察、监视、通信任务,同时又能利用海洋环境突防、潜入和摆脱威胁,并基于“跨介质突防”“敌后侦察”和“敌后通信”三种应用场景,设计了“低速巡航状态”“高速巡航状态”和“水下潜航状态”三种飞行模式。
《三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基础性能研究》
获奖等级:优秀奖
完成人:张纯、张迪、余春霆
简介:该创意对比研究了编织角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能量吸收性能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分析了准静态和冲击压缩对材料的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通过该创意,可以针对具体复合材料管材应用场景,合理设计编织角度以提高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或者降低其冲击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