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西北工业大学教师节表彰大会在友谊校区举行,大会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主题。航空学院在2025年度校级及以上各类表彰中取得优异成绩,20名个人和6个集体获得荣誉。
序号 | 姓名 | 荣誉名称 | 荣誉等级 | 个人/集体 |
1 | 飞行器结构设计团队 | “三全育人”先进集体 | / | 集体 |
2 | 航空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高校新闻奖 | / | 集体 |
3 | 周洲 | 立德树人奖 | / | 个人 |
4 | 杨智春 | 师德标兵 | / | 个人 |
5 | 李永波 | 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 | 特等奖 | 个人 |
6 | 许建华 | 先进工作者 | / | 个人 |
7 | 员婉莹 | 先进工作者 | / | 个人 |
8 | 赵超 | 先进工作者 | / | 个人 |
9 | 张超(综控系) | 研究生最满意教师、本科教学卓越名师 | / | 个人 |
10 | 马玉娥 | 研究生优秀导师 | / | 个人 |
11 | 薛栋 | 本科教学卓越新秀 | / | 个人 |
12 | “魅影”无人机团队 | 科研攻关先进集体 | / | 集体 |
13 | 王科雷 | 科技新星 | / | 个人 |
14 | 李霓 | 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党务工作者 | 特等奖 | 个人 |
15 | 刘艳 | 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 | 二等奖 | 个人 |
16 | 冯威 | 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 | 二等奖 | 个人 |
17 | 汪存显 | 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 | 三等奖 | 个人 |
18 | 田尧 | 十佳辅导员、五四红旗团干部、新媒体工作先进个人 | / | 个人 |
19 | 李冰 | 优秀班主任 | / | 个人 |
20 | 郭亚洲 | 优秀共产党员 | / | 个人 |
21 | 李祖鑫 | 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 | / | 个人 |
22 | 闫月 | 管理服务先进个人 | / | 个人 |
23 | 王生楠等 | 本科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集体 |
24 | 万方义等 | 本科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集体 |
25 | 梁珂等 | 本科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集体 |
26 | 孙兴悦 | 西安市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 / | 个人 |
1.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三全育人”先进集体
荣誉获得者:航空学院飞行器结构设计团队

集体简介:团队近三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等多项教学、科研、团队荣誉。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发表顶级期刊论文40余篇,思政教学论文8篇,相关专利成果已在我军多种型号装备中得到长期、稳定应用。三年内有11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团队获评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模范导学团队,研究生荣获国际级奖励2次、国家级奖励7次、省部级奖励12次。
2.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陕西高校新闻奖
荣誉获得者:航空学院

集体简介:航空学院党委传承弘扬“总师育人文化”,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一是完善“大机制”,定期开展“航家心语”书记院长下午茶活动,夯实了协同式的思政教育强根基;二是建好“大师资”,聘请总师专家担任行业导师和班主任,打造了聚力式的思政教育硬队伍;三是创新“大课堂”,开设“大国重器”等系列课程,构建了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四是搭建“大平台”,依托全国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搭建“总师面对面”“寻访航空总师之路”等平台,营造了立体式的思政教育大场域。获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和陕西省高校团建标杆院系,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央媒报道30余次,获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

集体简介:陕西省高校新闻奖由陕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主办,旨在评选表彰全省高校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是衡量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西工大航空学院科研成果与育人成就成为该奖项获奖热点单位,2024年度学院报送的《中国首个翼型谱系及数据库在西工大发布》获得“陕西高校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3.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立德树人奖
荣誉获得者:周洲

个人简介:无人机专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级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深耕一线教育教学科研,打造了“最后一堂课”“魅影开讲啦”等品牌活动,以高原科考、重走长征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获评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培养的研究生中百余人成长为科研骨干及型号总师。指导学生获得第三届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第一、二、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会特等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国内首型装备技术,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35项,发表论文401篇。
4.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师德标兵
荣誉获得者:杨智春

个人简介:热爱教学工作,坚守教学一线,近五年主讲本科生课程19门次和研究生课程16门次,1987年留校任教,38年如一日,践行教书育人,坚持以身作则,钻研教学方法,形成教学风格,潜心学术研究,科研反哺教学,深受学生欢迎,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20年以来,主编、参编本科生教材4部、研究生教材1部(含部级规划教材2部),主讲的研究生课程“结构振动模态分析”评选为省课程思政示范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1项,重点型号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部级科技二等奖等各类科技奖8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各级教学奖7项,其他荣誉奖励5项。培养的研究生3人获得省级/全国学会优博。现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航空工程进展》常务副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5.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特等奖)
荣誉获得者:李永波

个人简介:担任2018级和2019级航空工程国际班班主任,指导/协助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6人次,获得西工大优秀硕士论文1人次、优秀博士论文1人次,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Mathorcup数学建模挑战赛”等多项大赛中获奖10余次,指导国家级大创项目5项,获得会议最佳论文奖3项。在教学中厚植“公诚勇毅”校训,坚守“三实一新”校风,培养“航空报国”情怀,指导研究生入选中国宇航学会高水平硕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培养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B、青C项目。主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创新委托项目、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项目等6项,以第一完成人撰写十四五教材、研究生教材和英文专著各1部。
6.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工作者
荣誉获得者:许建华

个人简介:建立低雷诺数翼型/桨叶气动设计方法、验证体系及自主软件,保障高空飞艇、长航时无人机和低空巡飞器等19型平台研发,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指导学生连续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挑战杯”秦创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全国性奖项3项。核心支撑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批复建设,在接待重要领导以及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和科教频道“三天两次”聚焦实验室等工作中提供重要保障,获校科研建设贡献奖。组织申报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功获批,持续打造航空知识科普长廊,组织策划主题日科普教育活动,支撑航空学院入选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校唯一),获科技部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个人表彰。
7.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工作者
荣誉获得者:员婉莹

个人简介:曾担任2021级本科生辅导员,校考核优秀,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创项目,指导的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吴亚军奖学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9项,主持西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3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代表性成果发表在《AIAA Journal》《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等航空航天与可靠性领域顶级期刊。出版中文专著1部及英文教材1部。先后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创新成果奖。担任《Journal of Reliabil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及《质量与可靠性》期刊青年编委。
8.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工作者
荣誉获得者:赵超

个人简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弘扬“总师育人文化”,构建以学风培优、固本强基、五育并举、培根铸魂为重点的工作体系,打造“航空科技文化节”等系列特色品牌活动,负责的学院学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近三年航空学子在“三大赛”中获得金特一共15项。学院身披蔚蓝、振翼翱翔——航空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特色品牌荣获2023年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硕士研究生第七党支部获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个人获评2024年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参与指导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参与指导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一项。
9.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最满意教师、本科教学卓越名师
荣誉获得者:张超(综控系)

个人简介:坚持以“总师育人文化”为引领,积极构建“以航空工程需求为目标、以航空重大装备为对象、以航空前沿技术为牵引”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先后主讲《飞行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5门研究生课程,主持获批全国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和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主持完成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等研究生教改项目3项,近年来指导研究生获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等多项创新竞赛奖励,培养的研究生多次获得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首届特等奖。
10.荣誉名称:研究生优秀导师
荣誉获得者:马玉娥

个人简介:陕西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叶企孙重点项目、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国家基础项目群等项目;获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和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培养研究生70余人,指导学生获全国工程硕士优秀成果、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
11.荣誉名称:本科教学卓越新秀
荣誉获得者:薛栋

个人简介:主讲《飞行器总体设计》《微型飞行器设计》《先进微小型飞行器设计技术》等课程,获得第六届陕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西北工业大学教学创新竞赛“特等奖”和第二届课程思政大练兵“一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仿生飞行器设计相关类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R3)。2024年入选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新星。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Advanced bionics》等期刊青年编委。
12.荣誉名称:科研攻关先进集体
荣誉获得者:“魅影”无人机团队

集体简介:由国家级领军人才周洲教授创立于2002年,致力于无人机领域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技术研究,并注重先进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团队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特种无人机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为发展目标,主持国家××、××基础加强重点、装备预研、民机专项、国防基金、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重要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获“互联网+”(2次全国金奖)、“挑战杯”全国特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创新创业类重要奖项50余项。获评西北工业大学“‘三全育人’先进集体”、“首批科研育人示范团队”(全校仅10个)等荣誉称号。
13.荣誉名称:科技新星
荣誉获得者:王科雷

个人简介:作为魅影团队科研项目负责人,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军事需求,围绕高性能垂直/短距起降无人机装备平台技术,近三年来牵头承担或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基础加强领域重点项目、装备预研、基础加强领域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共8项;近三年来在分布式推进/气动融合设计领域实现自主突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
14.荣誉名称: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特等奖)、党务工作者
荣誉获得者:李霓

个人简介:国家级青年人才,教师党支部书记。主要讲授《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陕西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教学改革项目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曾获陕西省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学校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优秀教学研究一等奖、‘十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坚定不移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剑”的生动实践,注重在教学科学、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赢得师生高度认可。
15.荣誉名称: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
荣誉获得者:刘艳

个人简介:飞行动力学课程群负责人,主要从事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课程3门、研究生课程4门,教学注重启发式引导,风格生动,深受学生喜爱。长期专注于教学创新与课程建设,承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持建设并上线慕课3门、数智化课程2门,出版教材1部。曾获校级“本科最满意教师”、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与“思政大练兵课程育人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博士后基金、××预研基金、基础研究基金及重点型号相关科研项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
16.荣誉名称: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二等奖)
荣誉获得者:冯威

个人简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Composites Part A》《Composite Structures》《复合材料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公开发明专利8项,获得陕西省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4,R1)、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4,R4)和二等奖(2025,R1)。
17.荣誉名称: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三等奖)
荣誉获得者:汪存显

个人简介:近年来一直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科学研究理念,将材料与结构在冲击载荷下力学行为测试、仿真和理论等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中型号研制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面上1项、青年1项)、某领域基金1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重点项目)1项及横向课题10项(均来源于军队、主机院所)。在航空航天和固体力学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高水平论文23篇,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6项(受理公开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联合发布5项行业标准(三项均排名第二,本单位排名第一),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多个型号上得到了实际应用,在专项任务首飞工作中荣立个人三等功。
18.荣誉名称:十佳辅导员、五四红旗团干部、新媒体工作先进个人
荣誉获得者:田尧

个人简介:航空学院团委书记、2024级本科辅导员,并担任校团委双创中心副主任。始终坚守育人一线,创新性地将航空专业特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积极践行“总师育人文化”理念。带领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开展航空科普支教,激发青少年航空报国热情;主持建设的新媒体平台成为思政教育重要阵地,有效拓展了育人覆盖面;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多项重要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其突出表现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使命担当。
19.荣誉名称:优秀班主任
荣誉获得者:李冰

个人简介:指导班级三年平均绩点蝉联全院第一,12人获校级优秀毕业生,1人获优秀大学生标兵,学生保研率100%。班级构建“竞赛-科研-双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四年累计斩获138项个人奖项(国际/国家级53项),人均获奖5.1项,累计获评各类奖学金72项,实现奖学金全员覆盖。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省级5项,全部以良好及以上成绩结题,参与人数接近100%。国际化培养成效显著,出国(境)交流总计达29人次。开展 10 余项主题实践活动,获中华网、新浪网、陕西省电视台等媒体关注报道,荣获优秀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优秀定向实践队、优秀实践队指导教师等荣誉。带领班级3次蝉联校级先进班级,实现团支部荣誉“大满贯”,形成具有航空特色的思政育人品牌。
20.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获得者:郭亚洲

个人简介:作为国家级青年人才、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博士生导师,平时热爱党务工作,善于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2021年带领支部顺利完成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2024年申报并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同年10月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主动面向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个人在2022年-2024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均为“好”等次。
21.荣誉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
荣誉获得者:李祖鑫

个人简介:深耕思政教育改革,参与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在价值引领、载体创新、拔尖培养方面成效明显,连续五年年度考核结果均为“优秀”。参与打造“社会实践+航空报国”品牌,“身披蔚蓝”项目入选省科技志愿服务重点资助(全省仅6项)。深化“总师育人文化”浸润,负责学院铸剑班日常管理,参与举办三届航空科技文化节及专刊发行,获评新媒体先进个人。创新“项目化志愿者负责制”,强化党建引领,参与培育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024年作为三大赛具体组织者超额完成学院金奖聘期任务,参与指导项目获全校唯一红旅国金;分管学院团委期间,学院连续三年获评“五四红旗团委”,个人连续三年获评“五四红旗团干部”。曾获全国“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等多项荣誉。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成果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2.荣誉名称:管理服务先进个人
荣誉获得者:闫月

个人简介:保持“永远在一线、永远在状态、永远在前列”的奋斗姿态,以全心付出诠释热爱,以全力行动践行担当。用心真干,不忘服务师生的工作初心。始终坚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初心使命,严格把关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以精准服务护航学生成长;协助共建实践基地,多次带队数百名硕博士开展“涵养航空报国情怀,践行航空强国使命”专题实践。潜心实干,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两手抓。践行“只有做好了才算做了”的标准,在学科建设方面,深度参与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相关工作,助力学院荣获“全省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突出单位”。在学生培养方面,持续创新招生选拔形式,优化生源结构,优质生源率逐年提升;拓展同等学力招生,扩大学院行业“校友圈”。匠心巧干,立足本职开展“1-0”管理研究。将实践探索转化为理论成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级和校级教改成果各1项,荣获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发表理论研究文章1篇。
23.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荣誉获得者:王生楠、闫雷雷、吴振、王乐、黄玮、鲁龙坤、郑锡涛、李亚智、杨智春

集体简介: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课程由黄玉珊、陈百屏等一批从国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力学专家在国内率先开设,历经60余年课程建设,四代人赓续传承,为我国飞行器结构力学课程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现任课程团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徐芝伦力学优秀教师奖4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校卓越教学名师1人、校本科教学卓越新秀1人、校师德标兵1人、校最满意教师2人次。弦歌不辍声自远,薪火相传谱新篇。
成果简介:“飞行器结构力学”是飞行器设计的脊梁,是飞行器平台安全可靠运行的最重要保障。飞行器结构力学课程团队笃行航空报国初心与使命,赓续传承黄玉珊等老一辈飞行器结构力学大师的教育理念,在陕西省精品课程及各级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持续探索飞行器结构力学研究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建设。赓续传承老一辈力学教育家教育思想,传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书育人精神,打造了虚拟与现实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继承与创新融合、专业与思政融合的四融合教学方法,形成了“一传承四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了航空特色鲜明、创新实践成效突出的教学新方法,教学成果显著。
24.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荣誉获得者:万方义、姜雪峰、韩庆、钟小平、刘君瑞、张玉刚、苏润娥、袁昌盛

集体简介:团队由航空学院专业教师和计算机学院基础教学中心老师组成,主要承担航空专业的概论课、总体课、辅助设计软件课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团队核心教师分别获得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校本科生最满意教师、校卓越名师、校卓越管理等,团队建设国家一流课程3门,省一流课程4门,校一流课程6门,近5年指导学生获奖100余项,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
成果简介:面向航空领域重大型号的自主可控软件的需求,立足航空工业 “软件定义飞机”的发展趋势,从2013年开始,航空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共同交叉设置课程实践环节,加强专业融合建设,从平台层(计算机技术、航空专业基础、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出发,以能力层(计算机架构、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为牵引,瞄准“数字化航空设计”和“智能化航空软件”,将知识图谱、问题图谱、技术图谱和能力图谱系统集成到一起,构建“计算机基础能力+航空专业知识、软件应用能力+航空软件使用、软件开发能力+行业软件二次开发、行业软件集成能力+航空工业软件模型”等人才培养培养与实践体系,探索“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总师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25.荣誉名称: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荣誉获得者:梁珂、赵美英、刘斌、侯赤、张永杰、钟小平、景钊

集体简介:飞行器结构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传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爱岗敬业的作风”,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争做“总师型”人才,荣获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数智化教学(数字化与智能化相结合)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强大的转型动力。
成果简介:本成果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省级及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在航空专业核心课程数智化教学改革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搭建了飞机结构设计与评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形成“虚实结合”的航空专业核心课教学模式;建设了问题导向的飞机结构设计课程知识图谱,打破航空专业核心课程“教与学”的时空边界。本成果从深化创新教育内涵出发,充分结合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赋能理念,建设航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创新平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培养“总师型”人才贡献了力量。
26.荣誉名称:西安市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荣誉获得者:孙兴悦

个人简介: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数据驱动的结构完整性研究、材料多轴疲劳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模型开发、材料循环粘塑性本构模型。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西安市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资助、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获得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Int. J. Plasticity》《Addit. Manuf.》《Int. J. Fatigue》《Int. J. Mech. Sci.》《Eng. Frac. Mech.》等期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3篇;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进步一等奖。担任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onti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Integrity、Journal of Reliabil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期刊青年编委。
航空学院全体教师将继续发扬“为党育人、为国铸器”的优良传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一十百千”新的阶段性奋斗目标上来。以讲台为阵地深耕航空教育,以实验室为战场攻坚关键技术,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共同推动学院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