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航空学院组织师生集中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师生代表1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上午8时45分,师生们统一佩戴党徽准时入场。9时整,大会正式开始。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全体师生起立,神情肃穆。大家全神贯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认真观看阅兵仪式,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阅兵式开始后,受阅方队整齐划一的步伐、新型国产武器装备的亮相,特别是空中梯队呼啸而过时,现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作为具有航空特色的专业学院,师生们对参阅的空军装备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收看此次阅兵盛况,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强大的国防力量和航空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坚定了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
活动结束后,师生代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航空学院副院长韩忠华教授:当看见阅兵式上各种先进战机雄鹰展翅、新型装备悉数亮相,不由得热泪盈眶,激动万分。70年来,我国航空装备瞄准“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目标,在几代航空人奋力拼搏和不懈努力下,久久为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局部领跑”的跨越式发展,谱写了航空报国的壮丽诗篇。其中,航空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作为一名从事航空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教师,为我国在航空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未来,我们要在航空科技领域的“1-0”重大工程基础研究和“0-1”原创基础研究上双向发力,追根溯源,推动创新,力争产出更多创新成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支撑未来航空装备引领超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周洲教授:随着《松花江上》歌声响起,我心中涌起无尽的悲怆,中华民族曾身陷苦难。随着阅兵仪式的推进,我看到了人民的信仰、国家的力量、国防的实力。当特种机梯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时,我看到了抗战老兵眼中泛起的泪花和无限忠诚的敬礼;当歼击机梯队飞越人民英雄纪念碑时,随着镜头的仰视,我仿佛看到了无数英雄欣慰的脸庞;当一个个海陆空装备从镜头中划过,我更看到了西工大人的贡献。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胜利来之不易,警钟必须长鸣。作为国防之子的西工大人,促进装备发展,增强国防实力,是我们的使命,我辈当继续努力。
郭亚洲教授:国歌声响起,眼泪止不住从眼角滑落。昨日支部组织观看《南京照相馆》,那些记录中华民族最深重苦难的影像,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也深刻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今天,当直-20、歼-20、运-20等先进战机呼啸而过,当新型无人装备震撼亮相,当东风-61巍然驶过,我真想对抗日先烈说:“你们看见了吗?你们的奋斗与牺牲,没有白费!”作为航空学院教师,我既为历史痛心,更为今日之强大自豪。从曾经以生命守护民族,到如今有能力捍卫和平,这条路,写满了民族的屈辱、觉醒与复兴。我们将坚守育人一线,培养更多卓越航空人才,助力更多“大国重器”守护祖国蓝天,让历史的苦难真正转化为和平与发展的永恒力量。
尚柏林教授:收看活动后感慨万千,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国旗升起的地方,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将伟大的历史胜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时空上相连。受阅部队眼神坚毅、步伐坚定,受阅装备展现出势不可挡的钢铁意志。中华民族热爱和平,铭记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纪念活动是一次全民爱国主义教育,也向全世界发出了和平与发展的中国声音。备战能战方能慑战止战,这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逻辑。作为一名空军退役军人,我为新时代强军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和现代化装备体系的成就倍感自豪。作为西工大人,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为国铸剑”的使命与责任。
李冰教授: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的青年教师,在9月3日观看阅兵仪式时,内心充满了自豪与感动。当目睹众多由西工大人深度参与研制的新型战机,如歼-20S、歼-35A、运-20B等,如雄鹰般飞过天安门广场时,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些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装备,彰显了学校在航空领域的深厚实力与贡献。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青年学者肩负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将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不断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为国防现代化贡献力量,并为国家培养更多航空航天与国防科技领域的优秀人才。
叶坤教授:作为一名西工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深度参与国家武器装备研制,观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后,心潮澎湃,也倍感自豪。当国之重器驶过天安门,激动之情难以言表。这彰显了我国空天技术的飞跃和国防实力的强大。抗战先烈们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我们科研工作者则以智慧与汗水铸造捍卫和平的利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和技术竞争,我们更需牢记初心使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我将继续发扬西工大人“为国铸剑”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前沿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为巩固国家安全、捍卫民族尊严贡献全部力量。
组织员王涛:当那面熟悉的战旗掠过天安门广场,我的眼眶蓦然湿润。作为曾在模范青年团服役17年的老兵,这一刻的磅礴与荣耀,既让我窥见历史的回响,更触摸着内心的热血与责任。模范青年团在香城固伏击战中英勇冲锋、重创日军,被八路军总部表彰,沉甸甸的荣誉一直激励着一代代官兵成长。如今退役后,转身高校组织员岗位,我将把这份震撼与感动转化为投身教育事业的实际行动,以军队熔炉锻造的忠诚品格与钢铁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博士研究生刘子侨: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我倍感振奋和自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为民族生存奋起抗争。此次阅兵集中展示了我军装备建设的最新成果,彰显了我们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心与强大实力。作为国防军工特色高校的学生,我将以抗战精神为引领,立足专业领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努力成为担当重任的优秀人才,为强国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硕士研究生保亚辉: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开创未来。80年前,3500万同胞的巨大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昭示。我们明白了和平的来之不易,要珍惜这用无数先烈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同时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作为西工大航空学院的学生,我们更要坚定航空报国、工业强国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本科生彭旭东:当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心潮澎湃,无比自豪。整个过程中震撼于抗战老兵的英勇气概,也为新型导弹、战机、坦克、无人装备等尖端武器的亮相而振奋,运-20领衔的空中编队更彰显国家空天力量的磅礴。作为一名飞行器控制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责任在肩。今后必将刻苦学习、锤炼本领,矢志航空报国,为祖国国防和航空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