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4月1日下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于歆杰教授,应邀为我校教师作了题为“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的相互促进”专题视频讲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海兰,校长助理杨益新,各教学单位、教务处等25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讲座。报告会由航空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索涛主持。
首先,于歆杰教授从“课程思政的由来”、“课程思政的若干误解”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误解的原因。他指出,如果理工科专业课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实现课程思政,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接着,于歆杰教授分析了混合式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原因,“高校教师的首要责任是育人,而课程教学和课堂讲授则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理工科专业课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要不断突破课程质量和学习成效的上界,实现真正落地的课程思政教育。随后,于教授结合自身授课经验,以“电路原理”课程为例,生动讲解了如何在理工科专业课中立德树人、开展价值塑造,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他讲到“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认为自己的第一责任是通过教学和科研来育人,混合式教学给课程思政提供了时间和载体,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混合式教学成效,相互促进”。
讲座过程中,于歆杰教授采取“雨课堂”平台,并适时插入问卷、小测试、开启弹幕互动。在线教师积极参与互动,并就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效等话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讲座后,航空学院院长邓子辰代表学院感谢于歆杰教授此次应邀授课,表示航空学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对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强化课程思政,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院教师教学质量。
校长助理杨益新代表学校表达了对于歆杰教授的感谢,充分肯定了两校一直以来的深厚友谊和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学校将结合此次报告,将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研讨和加强课程思政,全力推进线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海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于歆杰教授的报告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可操作性强,为学校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相辅相促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张海兰对学校广大教师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二是以学生为本,推进课程思政,落实“三全育人”。结合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做好课程设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为人师表,做“四有好老师”。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师个人言传身教与育人责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撰稿:陆宇鹏,审核:王克勤、索涛)
于歆杰,博士,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电磁发射杰出贡献Peter Mark奖章、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磁发射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首门慕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电路原理”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