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阔我校师生视野、促进西工大学子文理两科全面综合发展。11月9日下午,由航空学院和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联合承办的“翱翔名家讲堂”在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报告厅成功举行。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代富平部长、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力学土木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凡华老师、航空学院院长助理于兆良老师和航空学院2018级辅导员叶坤老师等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代富平部长主持。
此次《翱翔名家讲堂》特邀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做主题为“踏着张骞的足迹——寻找大月氏”的报告。王建新教授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学家。他长期从事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秦汉考古、西部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成果曾获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999年以来,致力于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和大遗址保护工作,发现了大月氏数百处重要遗存,初步廓清了古代康居和月氏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分布范围,为恢复古代丝绸之路历史风貌提供了实证资料。
下午3点,报告会准时开始。代富平部长首先给同学们讲解了开办此次“翱翔名家讲堂”的目的所在,之后又为大家介绍了王建新教授的简历,表达了自己对王教授和其他老师能够前来参加报告会的衷心欢迎和感谢。随后,王教授便上台为同学们作报告。
王教授一上场便对大家鞠深深地鞠了一躬,赢得了全场的掌声。王教授首先从我们为什么要开展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开始。向大家介绍了当时长期以来中国考古学界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导致中国考古学者在国际上几乎没有发言权的情况。而又由于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甚至中亚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历史地位。王教授就带领西北大学的考古团队“立足长安、面向西域”,展开了对丝绸之路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其次,王教授以寻找和确认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为切入点,并以自己的亲身考古经历为例,生动地与大家探究了古代月氏与大夏、贵霜、栗特等古国和人群的关系。在此期间,王教授谈到自己初期阶段工作遇到的困境时,尽管在同学们看来困难重重,但王教授并没有太多的抱怨,依然是笑容满面地在和大家分享。这让在场的同学们倍感亲切,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王教授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此之后,王教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敦煌、祁连间究竟在何处?看着大家困惑的表情,王教授再次和蔼的指出:在汉代文献中,祁连、天山、祁连天山都是指今日的东天山。这与传统的说法认为祁连是在河西走廊西部是矛盾的。王教授也正想通过这个知识向同学们传达:通过实践和亲身考察,要敢于向固有的说法提出挑战。顺着这个问题,王教授又给大家介绍了与游牧民族文化相关的研究。教给同学们如何根据遗址区分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再次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最后,王教授深入讲解,从国内的东天山过渡到中亚的西天山,从国际大背景下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在中亚、中乌、中塔的联合考古经历,指出我们必须获取丝绸之路考古的话语权和主导权、让丝绸之路考古为共建“一带一路”做贡献,立足实际,目标高远,王教授的报告赢得了全场师生的喝彩。
新颖的题材,详实的案例,加上王教授生动形象的讲解。在场的同学无一不被王教授的报告所打动。报告会到此进入最后一个流程——问答环节。在场的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更有一些同学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让我们看到西工大学子良好的人文素养,也充分显示了同学们对此次王教授分享课题的极大兴趣。
图一 图二
至此报告会也就此进入尾声。在王教授与现场留下的老师同学合影留念后,此次“翱翔名家讲堂”报告会圆满结束。
(图片:黄文霄,文稿:黄文霄,编辑:孙嘉轩,审核:林欢欢)